一、产业研究概要
聊城市辖8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十四五”期间,聊城市将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十大制造业产业,实施“八大行动计划”和“六个一批工程”,完善组织、要素、服务、政策保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100亿元;培育千亿级产业2个、800亿级产业1个、500亿级产业3个;拥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相关资料图)
二、区域特色产业
聊城是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总产110亿斤以上,瓜菜菌产量居全省前列,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蔬菜第一市”,每天销往京沪可追溯高品质蔬菜200万斤。工业体系完备,形成了信发铝电、东阿阿胶、鲁西化工、中通客车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新赛道建设上抢占先机。聊城先后被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战略,各类资源要素广泛汇集,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正在加速形成。
(一)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
有色金属在电力、交通、建筑、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聊城市准确把握在黄河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和责任使命,把有色金属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战场,出台了《聊城市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2年)》。聊城市以应用新技术、创造新产品、融合新业态、实现新飞跃为着力点,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高端化跃升,开启了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的蜕变之路。如今,聊城市已形成“上游连接海外、中游不断赋能、下游健全链条”的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2020年,聊城市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98家,实现营业收入1098.49亿元,同比增长8.35%,实现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62.79%;2021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246家,实现营业收入600.77亿元,同比增长62.81%。
(二)化工产业
聊城初步形成了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化工装备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化工产业已成为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以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聊城市对化工产业进行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总体部署,其中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园区水平,促进化工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近年来,聊城市出台系列措施,鼓励支持化工园区开展绿色循环化改造,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农副产品加工业
聊城市坚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发展思路,聚焦粮油加工、畜禽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原料基地,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做好政银企对接、金融培训等金融服务,推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842.52亿元,同比增速18.95%。聊城市将持续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做长做优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未来,聊城将继续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5年内超过1300亿元。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方向
聊城市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十大制造业产业,实施“八大行动计划”和“六个一批工程”,完善组织、要素、服务、政策保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100亿元;培育千亿级产业2个、800亿级产业1个、500亿级产业3个;拥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一)装备制造产业
聊城市依托时风集团、肯石重工、日发纺织、诺伯特等企业,突破高精度导航定位、精确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发展高性能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机械、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成套设备及零部件,重点建设聊城高端智能装备信息产业园。依托金帝精密机械、东阿钢球、阳谷电缆、鑫亚公司等企业,发展风力发电机组轴承、轨道交通轴承、民用航空轴承专用钢球、超高压特高压电缆、超导电缆、特高压变压器、智能高低压成套开关、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等产品,重点建设中国轴承保持器(郑家)产业振兴基地和烟店轴承产业园。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
(二)新材料产业
聊城市依托信发集团、祥光铜业、中色奥博特、上达稀土、恒晶新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合金、高精度铜(铝)箔、高强高导线材、高性能永磁材料、超高纯铜新材料、高纯氧化铝等新产品。依托阳谷华泰、华信塑胶、波米科技、奥瑞塑业、九鼎新材料等企业,研发高端液晶取向剂、特种功能性橡胶助剂、光敏性聚酰亚胺电子材料、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高分子纳米复合膜、高强度高模量玻璃纤维、气凝胶制品等先进材料。依托上达稀土,拓展下游稀土应用领域,加快生产低重稀土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850亿元。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
聊城市依托中通客车、中通轻客等,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整车检测、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优化提升安全、环保、节能性能,重点发展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发展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培育一批涵盖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及汽车制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聊城市依托阳谷电缆集团等企业,研发生产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特种光电线缆等产品;依托太平洋光电科技公司等企业,研发生产光迅芯片、光纤传感器等产品;依托聊云数据湖产业园、腾讯云莘县农业数字经济基地、阿里云创新中心·智汇谷、开发区新动能产业园、阳谷光电信息产业园、茌平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数字经济发展载体,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
(五)生物医药产业
聊城市以东阿阿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依托,提升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阿胶系列产品、经典名方制剂与小分子低聚肽、特色中药复方制剂、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治疗性疫苗、可溶性治疗蛋白、新型重组胰岛素、新型重组蛋白、智能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等,重点建设东阿阿胶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华润生物医药产业园、奥克特生物科技产业园,打造集生物制药、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酶转化、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700亿元。
四、产业发展建议
聊城市正处于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阶段,在落实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本地产业布局分散、业务关联度低,难以形成集群效应,缺少使企业集聚的平台。对此,前瞻建议:
聊城市应改善基础设施,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聊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完善路网结构和配套设施,改善产业集聚区的基础条件,提升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能力,降低集聚体内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其次,人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支撑,聊城市政府可以提供完善的基础教育和医疗保健设施,只有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满足产业集聚对人才集聚的需求。
聊城市应完善服务体系,为产业集聚搭建健全的平台支持。聊城市可以搭建多层次的融资服务平台,为产业集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其次,聊城市可以搭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这是提升集聚区创新活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最后,聊城市可以搭建物流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为集聚区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成熟的物业管理、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滞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而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发展
聊城市应加强法制建设,为产业集聚营造公平的市场秩序。聊城市可以构建诚信制度体系和法治思维。其次,聊城市可以加强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为产业集聚创造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最后,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聊城市政府要结合新经济的特征,针对企业过度竞争可能产生的“搭便车”“假冒伪劣”等短视行为,通过“外引内联”,引导企业必要的、合理的优化重组,有效避免企业“散、乱、差”、安全隐患多、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以保障产业集聚的健康发展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