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临城县赵庄乡梁家庄村干部群众在帮院墙被冲倒的王建忠家重建家园。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这次抗洪中,谁冲在最前头?”
“是党员,是村干部!他们身先士卒,我们就义无反顾。”
(资料图)
8月6日,记者在临城县赵庄乡梁家庄村采访期间,向不少村民问到上述问题,答案如出一辙。
党心连着民心。作为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立杰最自豪的就是村里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党员队伍,和一个“特别能团结”的村民大家庭。
“秦菊荣、郝书平、王建平、郝振房、王志超、曹春江、郝爱朝……”郝立杰说,这些都是在家党员。面对防汛大局需要,党员们全部第一时间到村党支部报到,主动请战,无一缺席。
一进入汛期,梁家庄村便建立了一支由13名村民组成的抢险队,他们和9名党员并肩作战,转移群众、查看水情、排查险情……不畏艰难,奋勇向前,党员和抢险队员成为村里抗洪救灾的主力军,被村民赞誉为“英雄”。
73岁的老党员郝爱朝,曾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主动请缨,负责盯守家门口附近黄花沟水道洪水,“我们之前在黄花沟上游水道拐弯处堆砌了石埝。如果洪水冲进村,就会直接威胁附近多户农家。更可怕的是黄花沟极容易形成泥石流,一旦进村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随同郝爱朝沿黄花沟一路上行,只见昔日能开三轮车的石头小路已被冲得乱石遍地,极其难行。暴雨之夜,这位七旬老人一手撑伞,一手拿着手电,盯守着黄花沟的水流变化,默默守护着大家的平安。
“儿子专门打来电话,嘱咐我注意安全,别随便出门。”郝爱朝告诉儿子,“我是一个51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个时候不站出来,啥时候站出来!”
还有老党员郝书朝。他不仅积极参与晚上值班、巡查水情,还让患有腿疾的邻居郭新房到家里临时避险。电力中断期间郭新房家里做不了饭,郝书朝还负责起他的一日三餐。郭新房说起这事,感动不已:“不是一家人,亲如一家人。”
1963年8月,一场大雨让梁家庄村后西坡出现一道长约100米、宽1米多的山体裂痕,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平时一天上山查看一次,一旦遇到下雨天气,雨前、雨中、雨后各监测一次。如果遇到大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密监测。”梁家庄村党支部委员秦菊荣兼任地质灾害监测员,一直尽心尽责。尽管时过多年,裂痕并未扩大,但她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最近几天,她一有空就上山查看是否有塌陷、滑坡等现象,以便及时做好应对。
今年80岁的张如庆和老伴就住在这片区域。“村里只要通知转移,没有谁不听,都是全力配合。”他说,梁家庄村经历过多次洪灾,但从没有过人员伤亡。这是因为1963年以后的10多任村党支部,都把防汛当作村里的头等大事。更重要的是,党群同心,干群合力,筑牢了防汛的“铜墙铁壁”。
走在梁家庄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平安街边一棵大树下,几名村民悠闲地打起了扑克牌。村民们说,雨一停,村党支部就号召大家上街清运淤泥、石头、垃圾等。各家各户纷纷派出代表,自带工具上街清理,很快就把路面恢复了昔日的模样。
“梁家庄村是我们的家,家园美,咱心里也美。”村民郝振生说,“党员干部带头,咱也不能落后。”
8月6日下午,郝立杰、曹春江等村干部和5名村民代表不约而同来到村民王建忠家里,帮助清理倒塌的一段院墙,有的搬运石块,有的清理土方,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他们说,王建忠没有在家,大家伙不能袖手旁观,明天还要帮王建忠把院墙重新垒起来。
用党性守护堡垒,用爱心温暖民心。
“防汛关键在村,关键在户,关键在党组织。”临城县赵庄乡党委书记米艳辉说,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梁家庄村如此,全乡30多个山村同样如此,“党组织坚强有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河北日报记者邢 云 王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