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求真,是向善,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全部想象力。从进化论的提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的产生、电磁学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到宇宙探索、核能开发、量子计算兴起、AI科技的普及……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的力量无所不在。
(资料图片)
2023年8月16日上午10:00,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香港两地共同举办2023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正式揭晓2023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柴继杰(西湖大学)、周俭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奖励他们为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的开创性工作。
2019年4月5日,柴继杰团队、周俭民团队和王宏伟团队合作,在Science期刊同期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在植物免疫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由抗病蛋白组成的抗病小体(resistosome)并解析了其处于抑制状态、中间状态及五聚体活化状态的冷冻电镜结构,从而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机制。
历届获奖人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7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分别是:生命科学奖卢煜明、施一公、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邵峰、张亭栋、王振义、袁国勇、裴伟士、李文辉物质科学奖薛其坤、潘建伟、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王贻芳、陆锦标、卢柯(未领奖)、张杰、杨学明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许晨阳、林本坚、王小云、彭实戈、施敏、莫毅明这些为全球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以卓越的科研成果推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造福全人类,并以理性的科学思想和求真求知的纯粹精神激励和启发年轻一代不断探索未知。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三)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超过700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